為什麼便便好臭?營養師曝3種原因快檢查!

2019-09-30 12:26:17  早安健康 / 9月26日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有些人大便順暢沒什麼臭味,有些人的大便則奇臭無比,異常的味道不禁讓人懷疑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狀況。事實上,大便的臭味確實是檢視身體健康的參考指標之一。

 

現代人工作忙碌,不僅容易有壓力,影響身體健康,忙碌的生活步調也讓人疏於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尤其外食族容易出現偏食、飲食過油、重口味等現象。這個時候,「腸胃工廠」出產的糞便就反映著大家飲食習慣與健康狀況的重要訊息。

 

吃太多蛋白質與辛香料,便便容易臭

 

食物在腸道內分解後會有不同的味道,因而決定了排出糞便的氣味。網路人氣營養師蕭瑋霖在《營養師杯蓋》IG上跟網友分享導致濃烈大便臭味的4個因素:

1.蛋白質:蛋白質在腸道內分解成胺基酸的過程中,因為腸內細菌的作用,轉化出吲哚及糞臭素。

2.脂肪:脂肪在體內會氧化生不飽和醛(Nonenal),造成臭味。

3.辛香料:韭菜、大蒜、蔥辛香料含有的「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會在體內轉化成「甲基烯丙基硫醚」(allyl methyl sulfide),也是大便臭味的來源之一。

4.壞菌:當腸道裡的壞菌佔多數時,腸道好壞菌叢失去平衡也會產生有臭味的大便。根據《長庚醫訊》專文,腸道內的壞菌會將蛋白質、脂肪代謝出氨、硫化氫、亞胺、吲哚等,這些物質有臭味及毒素,還會讓人產生腹瀉、便秘等不適症狀。

 

營養師杯蓋也列舉4種容易產生臭便的典型食品:蒜泥叉燒麵、牛排、韭菜煎餃、炸物。這些蛋白質含量高、油脂多,或含有大量辛香料的食品都容易使人大便變臭。

 

其實糞便氣味本來就不太好聞,所謂的「臭」是指相較於平常的大便特別難聞,這時就要注意最近的飲食習慣是否不太健康。另外,除了味道,大便的型態、顏色也能透露一些警訊。

 

由便秘到腹瀉,大便有7種型態讓你自我檢測

 

大腸疾病會影響糞便的型態。從最硬、最難排出的羊糞狀,到最極端的水狀糞便,大便的型態一般分成7類。大家可藉由大便的型態來判斷自己道健康狀態:

 

根據「聯新國際醫療壢新醫院」專文,大便的7種型態分為:

1.顆粒狀如羊大便:這是便秘的典型狀態,大便乾硬、排便困難,有這種症狀的人平時要多補充水分與蔬果。

2.香腸狀大便,表面有點凸凹不平:這顯示輕微的便秘情形。

3.玉米狀大便,表面有一點裂痕:這已接近正常大便的型態,但可以再多補一點水分與蔬果。

4.香蕉狀大便,表面光滑:這種大便型庇最健康。

5.接近雞塊般的大小與形狀,外表柔軟:這種大便型態顯示輕微的腹瀉問題,或許是腸躁症,或是腸道內好壞菌比例失衡。

6.地瓜泥狀大便:腹瀉問題較嚴重,建議補充膳食纖維,少吃甜食、咖啡與酒精飲料。平時可多吃地瓜、燕麥、蘿蔔、秋葵等纖維質豐富的食物。

7.水狀大便:大便不成固狀,代表著嚴重腹瀉,有腸道遭細菌、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如果一天之內拉水便3次以上且伴隨著腹痛、脹氣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

 

大便的顏色顯示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正常的大便顏色是黃褐色的,如果出現其他顏色的大便可能是消化系統出了一些問題,比如:

灰白色:出現這種顏色的大便可能代表著膽管受阻。膽汁因為膽管阻塞而出不來,可能會從尿液排出,造成深色尿液,或影響皮膚,使皮膚變黃。

暗紅色:大便呈暗紅色是因為「血」,可能是大腸下端出現潰瘍、出血,血液還來不及氧化就直接幫大便「染色」,才會出現明顯的紅色。造成暗紅色大便的原因還包括大腸瘜肉,以及惡性腫瘤,千萬得小心。

黑色:大便的黑色來自胃中出血、血液經氧化變成的顏色。如果出血量很大,大便可能會變成糊狀。

 

想擁有健康的腸道,請多吃這3種食物

 

腸道內的菌叢是決定腸道健康的關鍵,腸內好菌越多,對腸道健康越有利。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醫師指出,腸道好菌的多寡取決於我們吃的食物。若平時常吃高油脂、高糖食物,會使體內壞菌增加

 

另外,現代人幾乎不可免的加工食品也是大忌。錢醫師表示,加工食品含有較多的添加物,或在烹煮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有毒物質,都會傷害身體健康;再加上,加工食品通常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會使肝臟分泌較多的膽酸,而膽酸在腸道中會形成次級膽酸,會破壞腸道黏膜或使之產生變異,增加罹癌機率。

 

如果要增進腸道健康,平日攝食必須營養、均衡,才會使體內的好菌增加。錢政弘醫師特別推荐3種有益腸道健康的食品:

1.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是好菌的營養來源,多吃膳食纖維可以維持腸道健康。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很多,包括五穀類的燕麥、米、薏仁、玉米;根莖類食物的地瓜、芋頭;蔬菜類的芹菜、南瓜、酸菜、萵苣、花椰菜,以及水果類的橘子、葡萄、柿子、蘋果等。

2.發酵食品
比如味噌、泡菜、納豆、紅麴、醋等,都是很好的發酵食品,這些發酵食品也帶有很多好菌,能改善腸道健康。

3.乳製品
牛奶與乳製品擁有豐富的鈣質,鈣質可以與腸道裡的膽酸結合,降低膽酸對腸道黏膜的破壞。

 

運動習慣也很重要

 

運動是許多疾病的良藥。錢政弘醫師指出,良好的運動習慣也能使腸道菌叢更豐富、好菌更多,有益腸道健康。所以除了良好的飲食,多多運動也是保持腸道健康的重點之一。


營養師 賴羿如

不管是要維持腸道健康還是想保持良好的體態都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與健康的飲食,這兩點其實也是息息相關的!了解到排便狀況可以告訴我們的訊息後,下次大家就可以藉由這個部分來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是不是有需要改善的部分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