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小幫手-智慧穿戴

2024-12-12 12:25:04  溫青彥 醫師

很多朋友在減重門診中或成功減重後,最常問我的問題就是,要怎麼去維持或監測我瘦下來的體重,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忙將我的身體狀況記錄下來呢? 是的,就是運用現代的科技!


隨著科技進步,智慧穿戴設備和健康App已經開始流行並成為許多人減重旅程中的得力助手。這些工具不僅提供運動、飲食與睡眠等實時數據(real-time data),還可以幫助用戶建立健康習慣,增強行為改變的動機。

 

在減重門診中,這類工具也可以成為醫師與患者之間的重要橋樑。現在的智慧穿戴設備(如智慧手錶、手環)大部分能精準測量心率、步數、運動時長及睡眠模式。應用程式則進一步整理並視覺化數據,所以有幾個數據是可以自己監控並提供給醫師討論的:


運動紀錄:

每天消耗的卡路里及運動時的心率區間。


飲食(包含喝水量)管理:

可透過掃描條碼或手動輸入食物熱量,追蹤每日攝入的營養素比例。


睡眠監控:

幫助了解睡眠質量,進而改善睡眠習慣,避免因睡眠不足導致的荷爾蒙失衡或代謝能力減退。


血壓血氧監測:  

高階一點的穿戴設備能夠實時的監測血壓血氧,可以很快的評估身體健康狀況。(血糖部分目前還比較少見)

 

這些數據能有助於了解自身的狀況,並讓醫師能迅速地幫你找出原因,所以如果能提供這些數據對於減重及維持體重是有助益的。


除了數據的監測,有些app還有提醒 並回饋的功能,能讓使用者直觀了解行為與結果間的關聯。例如,當步數達標時,應用程式的通知能即時提供正面回饋;而當攝入熱量超標時,數據提醒則能促使行為調整。提醒睡眠時間的不足或喝水量的不夠需要補充水分等等。另外有些普及性高的app還能提供社群功能,用戶可與朋友或同樣追求減重目標的人互動,分享進步或參加挑戰。根據門診經驗,有家人朋友或社群的支持能顯著提升減重的效果及持續性。最後也提醒在使用這些科技工具時也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1.壓力:

過多的數據可能讓人感到壓力或挫敗。建議聚焦於一兩個核心指標(如步數與熱量攝入),並定期回顧進展。至於哪個數據對你來說是重要可於門診時跟醫師討論


2. 設備的不準確性
智慧穿戴設備的數據偶爾會有偏差(個別品牌會有差異),特別是卡路里消耗的估算或血壓的測量。應用數據時,建議搭配其他工具(如傳統血壓計)進行核對及矯正。


3. 隱私與安全性
確保選擇可信賴的設備和應用程式,並妥善設定隱私權限,避免個人資料數據被濫用。


智慧穿戴設備與各種app為減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讓人們能更迅速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然而,這些工具只是輔助,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個人持續努力和醫療專業的指導。在減重路上,科技可以是你的同伴,但行動仍需由你自己來完成。讓我們善用科技,用科學的方式擁抱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