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飲食減肥,改善脂肪肝,控血糖…竟隱藏1個問題!低碳飲食影響揭密

2024-12-30 15:46:32  健康2.0 / 12月29日

近年,低碳飲食受到熱烈討論與重視,低碳飲食帶來了減重、控制血糖甚至改善脂肪肝等好處,但其短暫成效的背後,可能要付出「營養代價」!醫師指出,長期執行低碳飲食,可能影響營養均衡和腸道健康。

 

低碳飲食讓身體從燃燒葡萄糖轉為燃燒脂肪
低碳飲食已被廣泛用於減重和改善健康狀況,並被證實對一些特定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臟病,有潛在的治療效應。低碳飲食的原理是限制每日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量,通常將碳水攝取限制在總熱量的20%~40%之間,同時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量。這樣的飲食方式能夠促使身體改變能量來源,從燃燒葡萄糖轉變為燃燒脂肪。

 

台北榮總副院長侯明志表示,低碳飲食在減肥的功能上確實有文獻證實,在一段時間內採取低碳飲食可以減少體重,不過,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一些營養的不均衡。侯明志建議要有均衡的飲食,兼顧各方面的營養,再加上適當的運動。

長期低碳飲食恐影響腸道益生菌
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則提醒,低碳飲食意味著攝取較少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這可能會影響腸道中的正常菌種。腸道內有許多益生菌,對身體的消化非常重要,如果長期缺乏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會導致這些好菌逐漸減少,進而引發腹瀉或便祕等腸胃道併發症。

 

李偉強強調,一定要補充適當的水分,水分對身體的消化代謝和糞便產生非常重要。另一個很重要的是要補充膳食纖維,例如蔬菜、水果以及穀物類的食物,適當補充膳食纖維可以讓腸道內的菌種維持正常狀態。

 

台北榮總營養部臨床營養科主任吳柏姍提到,如果低碳飲食搭配上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裡面也含有好的纖維質,在很快的時間內,可以改善病人的脂肪肝,甚至是改善腸道菌相。

 

低碳飲食代謝效果短暫 長期成果有限
低碳飲食雖被廣泛採用,但其代謝效果是短暫的,長期執行的話,恐怕成果有限。東京大學醫科學博士暨營養師廖誼青指出,任何飲食介入都必須包含健康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平衡。有文獻指出,採用低碳飲食雖然可以帶來短暫的代謝益處,但若是要作為一種長期的減重策略,低碳飲食還是會有潛在的安全問題。

 

近幾年來,精準營養學的概念日益興盛,低碳飲食的實踐則需要使用更精確的方法來進行評估,例如從基因與腸道菌的分析著手。廖誼青表示,未來可以根據個人的腸道菌叢分析來制定具體的飲食計畫,同時還可以考慮納入與肝臟代謝碳水化合物有關的基因變異分析結果。此外,還可以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了解每個人在多種指標下,對某些飲食和巨量營養素的反應。

 

專家們建議,最有效的減重方法,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來調整飲食,同時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這不僅有助於提供身體所需的基本營養、改善代謝功能,還能促進腸道菌群的健康。


營養師 賴羿如

低碳飲食是近年來流行的話題,導致營養師常常在詢問病人飲食狀況時很常聽到蠻多人都不敢吃澱粉的!甚至嚴格到早、中、晚餐都沒有澱粉類食物!的確如果是選擇精緻的澱粉,如白米飯、白饅頭等,除了碳水化合物以外的營養素較少,但若是選擇全榖雜糧類的食物,如:地瓜、玉米等,會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這些營養素是維持身體正常機能必需的,而膳食纖維也能幫助培養腸胃道中的好菌,近年來有許多研究也指出腸道好菌與體重維持有著相當大的關係。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不吃澱粉、看到澱粉就害怕,而是要學會怎麼吃,知道食物的份量以及如何吃得均衡,並且以非精緻澱粉取代精緻澱粉,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才不會吃得很辛苦減重效果又不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