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飯後吃更健康?專家揭「4大理由」 尤其對這1類人更有幫助

2025-03-31 12:02:50  常春月刊 / 03月31日

水果到底飯前吃還是飯後吃比較好?這問題肯定是許多人的疑問,對此,營養學專家洪泰雄從營養學和血糖調控的角度來看,飯後吃水果確實是較理想的選擇,特別是對於需要穩定血糖的人(如糖尿病患者或有血糖波動問題的人)。

為什麼飯後吃水果更好?

洪泰雄主張「飯後吃水果才是正道」。他說在營養學上是有依據的,特別是對於控制血糖和維持消化健康來說更為有利。但如果空腹吃水果,對健康人來說不會有立即的傷害,關鍵仍在於選擇適合的水果種類與飲食搭配。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飯後吃水果」確實是更健康、更穩定的飲食方式!

1、減緩糖分吸收

飯後有蛋白質、脂肪和膳食纖維共同作用,水果的糖分不會迅速進入血液,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維持穩定能量供應。

2、降低胰島素負擔

先吃正餐(特別是含蛋白質和好脂肪的食物)能延緩胃排空,使血糖變化較平穩,減少胰島素過度分泌的風險。

3、促進消化與腸道健康

水果富含膳食纖維,飯後食用能幫助腸道蠕動,促進消化,減少便秘問題。

4、減少影響胃酸分泌

雖然空腹吃酸性水果對健康人影響不大,但對於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患者,飯後吃水果較溫和,不易刺激胃黏膜。

有哪些例外情況?

1、運動前補充能量:如果是在空腹狀態下準備運動,適量攝取低GI水果(如蘋果、香蕉)可以提供能量,避免低血糖。

2、生酮飲食者:生酮飲食者一般限制碳水攝取,若要吃水果,建議選擇莓果類,並搭配健康脂肪(如堅果、優格)來平衡血糖反應。

 


營養師 楊尚文

三餐建議以正餐為主,先把該吃的營養、熱量攝取足夠。水果可於餐與餐中間時選擇來替代點心,避免餐與餐間隔過長,肚子餓而亂吃東西。餐後再吃水果好處還有:
1、減緩糖分吸收
2、降低胰島素負擔
3、促進消化與腸道健康
4、減少影響胃酸分泌
對減重也能有所幫助,並建議選擇含糖分較低的蘋果、奇異果(綠)、芭樂為主,控制一天2份,1份約1個拳頭大。